张家港青年网

搜索
张家港青年网 新闻 国内新闻 查看内容

梅尔,70后一代不可复制的诗人

2015-1-22 09:1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81| 评论: 0|原作者: admin|来自: 张家港青年网

摘要: 本期推荐:梅尔,70后一代不可复制的诗人 推荐人物: 梅尔,原名高尚梅,1968年生于江苏淮安,现居北京。1986年开始发表诗作,作品散见于《诗刊》等各类刊物并被选入多种选集。虽然有二十年未曾笔耕,但其诗集《海绵 ...

本期推荐:梅尔,70后一代不可复制的诗人

推荐人物:

梅尔,原名高尚梅,1968年生于江苏淮安,现居北京。1986年开始发表诗作,作品散见于《诗刊》等各类刊物并被选入多种选集。虽然有二十年未曾笔耕,但其诗集《海绵的重量》一经出版便受到多方关注并获得好评。梅尔从事的的实业涉及文化、传媒、教育、旅游等领域,这使她总是穿梭于各地,恍惚于各种场景之间,可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写诗,这大概是上帝对梅尔特别的赠与,也足以见诗歌在梅尔心中的份量。梅尔的这份勤勉和追求一定会得到上帝和读者的眷顾,梅尔在此间也一定会有超出她想象的收获。

代表作品:《海绵的重量》

这是一部诗集,这也是一段搁浅的光明。书中满纸尽是70后一代不可复制的曾经和将来。我们阅读它,正如阅读我们的前世今生。

推荐人:西川、绿蒂、马永波等

梅尔的生存半径大于我们许多人。她心怀远方,同时,她也是她自己的远方。这使得她笔下的故乡与都市、国内与国外相互勾连;这使得昆虫鸟兽、芸芸众生获准参与她对个人情感与经验的表达。在这个乱糟糟的世界上,梅尔相信好人和上帝,相信一阵微风掠过必有其内涵。她的诗让人放心,但也有时,它们会突然一把把你揪住。

——著名诗人 西川

梅尔的第一本诗集,就有如此让人惊艳的“重量”,没有初次绽放的清涩模样,诚属不易。

其作品中你可以读到她心灵面对现实的萧索与诗歌的华丽,语言精简而适当。勤于耕耘生活与创作的她,将因生活经验及领域的扩大,相信来日必会不断有新作涌现,来实现她的文学梦想。

——台湾文艺协会理事长、诗人 绿蒂

梅尔对事物、人、诗歌的信心, 我认为源于她拥有一个许多女性诗人不可能拥有的精神背景,那就是她成熟的信仰。这种信仰也造就了她诗歌中那种宽容而严肃的意味,甚至决定了她在语言上常有的那种简洁与直率。她没有过度使用女性经验,这本来是女性诗人的一个优势,所以她的诗歌中鲜有普拉斯式的自白独语,而多采取“对话”的方式,这种对话,当然也可以看做是与神的一种交往方式,一种祈祷。

——著名诗人、评论家 马永波

从记忆文学看《海绵的重量》

陈素英

一、前 言

梅尔,本名高尚梅,2013年12月中国文联出版《海绵的重量》诗集,计分五辑:第一辑沉沉的家书,第二辑浑沌生活,第三辑丰盈的口袋,第四兰花的意志,第五辑超越意志。在序中她简述写作历程,可以概括如下:虽然中间有二十年的时间没写作,但重拾诗笔,到出书中间几乎是没有隔阂的。诗河不竭源于多年来生活历练,成为诗笔酝酿蓄积。其中有些重要历程,包括:记载十七岁写诗以来早期作品、淮安岁月、1992赴北京二十年求学创业日子、2013在贵州绥阳,体会中国山水绝唱,洗涤芳心,以及追忆明尼苏达,寻找她心灵故乡,不论在哪里,诗始终是她失眠之夜对心灵的拷问,并引以为生命灵粮。

诗歌章节结构隐然呈现个人心路历程:拥有童年追忆,都会生活奋斗,山水故乡心灵洗涤、宗教虔诚,一一在诗歌花园中找到发光显影位置。并试图藉诗歌为一己找寻生命出口。

诗歌在形式上有短篇也有组诗。每一《海绵的重量》,都是生命的力量。

本文将透过记忆文学的角度来看梅尔《海绵的重量》,首先概述记忆文学基本概念,再析分作者记忆主题书写,再论其记忆主题艺术呈现。

(一)文学创作与记忆

文学是人类精神活动中记忆的特殊形式

记忆的类别有个人记忆、集体记忆、民族记忆。记忆的主题与经典内容有历史记忆、灾难记忆、爱情记忆。记忆的工具是语言。记忆的性质有非稳定性、丰富性。属于正面情绪:如喜悦、兴奋、激动,易感等;相对的有悲伤、愤怒、压抑等负面情绪,容易表现出思考性内容。

转变成文学,需经想象重组。主动找寻被遮蔽世界,经过修复、重组、变形、调整、修改、成长,才能转变成文学,创作是在寻找这些过程。当记忆被投射在叙事中,会因为个别差异产生增殖,变形、扭曲现象。即使同一事件,同一时代,也会产生不同印象,因为是各自思维方式表现的缘故。

(二)文学创作与个人记忆

个人记忆隐含历史,印证时代,尤其深刻的是战争的记忆,与童年记忆。战争显得有隐蔽性,童年记忆则是直接而见天性最近艺术。

处理方式:真实呈现,或有所选择,或以遮蔽方式呈现。或者以个人化方式表达,或者强调当下。个人记忆需要作家选择加工,许多作家对同一题材不同表达,累积成集体记忆。集体记忆往往有累积成时代记忆或民族记忆。

(三)文学创作与民族记忆

民族记忆具有经验成分,又有历史深度。常以不自觉的方式影响作家艺术思维和审美概念。如日本作家重视细节,与民族记忆有关,某一年代作家具有相类似性,是集体记忆的投射与发挥。如青少年次文化,文革时期作品,伤痕题材,权利团体题材等。

集体记忆触及了人性本质、文化深层结构,包含时代记忆,甚至寓含隐喻意义特质,成为民族记忆中重要部份,如红楼梦是寻找逝去的历史家族社会宗教生活爱情综合的记忆,经过作家深度的观察和诠释的作品。

作者以这本诗集试图唤醒生命记忆找到每一段记忆发光的位置。

二、记忆主题类型书写

生活记忆

日常生活与记忆紧密相连,是研究诗歌人文的重要窗口。生活的参与变迁,不仅描绘了日常生活基本画面,也呈现个人生命历程形象,通过生活所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大小事件,建构了生命空间型态样貌和成长的历史叙事与微观成长背景考察。

作者日常生活的舞台,上演着各种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纽带,它将与背景互动,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以记忆显影个人生活主题。

《海绵的记忆》里有两种重要面向生活对照的层面,是记忆中不可抹灭印象:一面是都市谋生创业记忆;另一面是面临山水田园的恬静感。城市时尚摩登繁忙经济勃兴,充满都市文化意义与现代化生活追求,也隐含各种灾难危机。而山水的静谧,足以让他自我沉淀各种城市倒影,我们可以从一两诗中看到片段对照:

〈金融危机〉:[1]

震塌了的银行纸币飞舞/股市高台跳水/信心是一艘下沉的船/

〈飞往美国〉[2]

飞向你时我们的向往再下降/金融危机像一只破灭的蛾子/躺在华尔街的金牛旁/你只不过是蜕了一次壳/远远的我们却冷得哆嗦/

从美国的经济市场感受它对世界经济产生的波动,同样的,她也从贵州绥阳,感受山水带来的震撼,是洗涤都市尘灰的力量,〈绥阳印象〉[3]

我把铅华洗在那里/才不会弄脏你绿绿的衣裳

有着这番体悟,她说:

遇到你之前/以为自己很幸福/不知道都市的空气/米糠一样难以下咽[4]

「米糠」本是农业社会的产物,「你」指绥阳,米糠用在这里彻底是该扬弃的,是糟粕了,却又不得不呼吸下去。「米糠」甚过「鸡肋」的比喻,食之无味却弃之不得的效果,她更进一步形容人们被都市燻黑了翅膀被噪音的乱箭刺伤了耳朵、不再有清澈的眼眸,想深深向天发问,是谁抢走了我们的蓝天青山绿水和令我们日夜思想的泥土?〈醉氧〉[5]可以参照他悠游原始森林的情形「为何要用巨大的失眠,才能乘载你带来的欢乐,坎坎那伤感的声音,再次穿过夜幕下晃动的群山,击中我」山中的伐木声像钟声一样击中了劳尘中奔波的疲惫心灵。群山的震撼让他在夜里彻夜不眠,尤其在月亮湖上,她说如梦如幻的眷恋,如痴如醉的徜徉,「我们用儿时的疾跑,释放了中年的忧伤与繁忙」[6]她的诗不仅对照着城乡生活也对照着不同阶段成长,在另一阶段释放出前一段自我记忆。如〈失眠〉一诗中说:「井干枯了/河枯萎了/那些十二岁的记忆/雷声过后/一夜凋谢/」[7]每一种印象深刻的生活记忆使她欢欣的失眠;在爱情的阶段她渴望有一双有力的胳膊提着水桶,帮他擦去某些日子[8]。或者生活中被冰凉的往事击倒,希望用温泉一层一层洗去。如〈温泉〉诗中说:「现在你浸润包裹着我/这三亿年的地下温泉/……一层一层洗刷掉复杂的记忆/让我回到婴儿时代/可以与泥土和在一起/或者成为一颗纯洁的水珠/在干净的树叶上稍作停留」[9],对于生活中痛苦的记忆,可用〈一片叶子〉来体会:「疼痛像涟漪瀰漫开来/绝望之毒/使季节的额头变白/手指变青/岁月的骨髓渐渐变黑/越来越黑/」[10]这样的叶子主角是人,也可以是事事物物。

以上记忆常用城乡场景对照,在乡写城在城异乡的方式,写出前一段的事物显影。她除了常写的城乡记忆、成长记忆、特殊生活记忆,如痛苦的记忆之外;诗中常出现的山水、失眠,便是现场的直击者。语言的震撼,也是生活中记忆较特殊的部分:〈希伯来语〉:

我身着白衣/被你两千年的光芒/叽哩咕噜地灼伤/[11]

时空记忆

作者在〈另一幅画〉表现了时间感:

狗吠此起彼伏/婴啼中透出安详/岁月老爹/扛一根扁担爬上草垜/萤火虫/

夭折在柴叶上[12]

这幅画,它不是脑中印象的复现,而是加入必要合理的想象,想象是参与回忆力与美感之中的。她形象的表现了时间的画布,真切表现了乡村的时间感。岁月作为主角,以老爹相称,「老爹」名称是属于乡村的人物,一根扁担,是辛勤而晃动的时间,萤火虫闪闪烁烁而微渺的时间,自然的昆虫夭折,说明许多微不足道为人忽略的生命的生灭。狗吠婴啼听觉的乡村静好岁月时光,另方面也对比生死自然代谢时间记忆的刻痕。

再看〈囚徒〉[13]

终于有时间数数白发了/可还是数不过来/像那些觥筹交错的夜晚/数着遥远的星星/……

终于功名成就了/却发现/粗布的纹路/一直艰辛/像儿时的田埂/处处有毒蛇的陷阱/

终于回归成农民了/却没有了土地/……

这首诗写得不仅是狭义的囚徒,也是人生各阶段中的受限,藉着很强的时间性表现出生命的侷限,尤其难从时间中释放出真生命,每一刻总在终于盼望到时,疲惫不堪,掉入更大的时光巨洞,或者进入另一时光阴的窄巷。

梅尔写「空间记忆」中,有土地之恋、有对熔岩深情地互动、有以南方的植被如柿子自况,感受置身不同时空中对土地感受。有时土地系联这空间人物,有时系联大地上生长中植物景物,有时系联语言或人物。

在〈怀念大麦地〉[14]写着

当你的芒刺代表着一种预言……

你的深沉的黯淡便在起伏的誓言里

走向热浪推来的第一条河

……

她在大麦的形象中寄寓了流动的情感起伏,这种悸动主要是来自大地所孕育的诗心,人走到哪里,文学的河流就流到哪里。她说「诗人们躺在稻花飘扬的青毯上回忆你空管的光洁与馨香。」接着她又说:

诗人们在苦读蓝天

大地又读苦了诗人的背脊

每一颗心都在秋天里向模糊的棉纱求情

每一双掌都在裸露的光外代表灵魂的外衣

土地流进热血

在季节之外重新冰清玉洁

……

于是我深切地怀念漫过稻粒金色的饱满

濡湿你恢弘的天空

作者经过了许多世事的变迁,终于感受大麦地,秋的一切不一定都是辉煌,甚至镰刀的蠕动像一种柔软的报复,而南方来的她,仍以最宽厚饱满的气度,写出土地之爱,除了故乡,她也写他乡,则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小村和卖叫驴的男人〉[15]:

思念被他们

挑在另一种语言里

远走他乡

………

男人们懂得小村的风韵 懂得

粒粒离别的情籽会如何长成

故乡摇篮边插满的童谣

而他们也正用吆喝夜晚的宁寂

窥视大都市的发达与温暖

不仅写他乡小村,也用他乡小人物,素描小城风韵;更用这座小城人物呼唤出夜来宁寂之眼,窥视大都市风貌。他把小人物动作身影融进语言里让他们挑在肩上,让他们的别情种子长成童谣。这样他乡人思念情感遂游走在虚虚实实之间,标记在儿子抠起的泥巴里,来回流小人物记忆土壤。

而她写山水的记忆,则是用梦境、天堂的入口、洞口伤口,或是站在故乡的睫毛上方式。一种是钻天入地深入其中,一种是立于瞭望眼上。这两种视角不同,产生主观客观、融入走出两种效果。〈绥阳印象〉[16]:

你用奇妙的剔透等待我

你那不能言说的神祕

每一颗被感动的星星

都加入了这山这水这森林

一支铿锵激荡的歌

在婉约的梦境中

穿越

…………

是谁抢走了我们的蓝天、青山、绿水

和另我们日思夜想的泥土

写的是双和溶洞,她用梦境进入思念的山水记忆叩问不知被谁所夺。〈迟到的约会〉[17]亦写熔岩

高不可及的深邃的苍穹

是记忆中天堂的入口

………

我要用把保护的力剑挂在洞口

并用女人一生的柔情慰藉那沉默冰凉的伤口

天堂的入口、洞口、与伤口都如陶渊明桃花源般,是个涵容的世界,进入天堂,避难疗伤洗尽疲惫,她亦如楚辞与山水之神有约一般,赴亿万年的岩洞山水之约。因此说迟到的约会。在〈南方的柿子〉[18]

…………

那时我一尘不染

站在故乡的睫毛上

看人们跳舞一般走过

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

梁红玉的鼓声在水荡里摇晃

穿过韩信的胯下桥

她以柿自喻,怀念南方,写江南种种历史回忆。镇淮楼、梁红玉、吴承恩、运河桨声乾隆灯影,她站在故乡的睫毛上,视线所及是地理的也是历史的。

她在写集体记忆的部分,有历史的记忆,「那办公室里带有文革字样的办公桌」,〈远离〉[19],「他知道自己终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他没有懈怠的理由」「他年迈的老母抱着遥控/调不出一个偏僻小区的电视台/她青筋凹凸的手/摸不着儿子的影像和声音」「他用真情和汗水换来的口碑/已成长为厚厚的县志上/一颗闪光的珍珠」这里写出了文革世代的集体记忆,他、她、母亲、儿子,分别代表了家庭中典型的脚色,每个脚色以风起沙砾的方式挡在时代前面,也许有些人成为珍珠,有些人就被时代记忆淹没。许多人因为时代变迁离开故土,脱离原来历史文化环境,这首诗世代的失落俺夹杂历史的诗意背景。历史和现实社会错位的碰撞,不仅是历史的困惑,也是历史记忆的重建,这些说不清楚的感受,都反映在诗意中等待厘清与追寻。许多事物和现实间的距离,成为变形的记忆,承担着历史带来的扭曲,等待寻回真实的影像。

除了历史记忆之外,「梦」也是重要的集体记忆,她在〈咆啸的城堡〉[20]中说:「我躺在排山倒海的梦中/目睹火山穿过心脏/顶破祖祖辈辈的天幕/从苍穹落下/烫伤记忆的床帏」虽然诗写的是岩浆的城堡,但这末段正写出梦的集体记忆。祖祖辈辈的天幕,多少往是引爆,有从天空落幕,许多伤痕,斑斑可数。

此外对人事物她也都有深刻的着墨。如写人,〈茄叶上的诗〉她说一位朋友:童年「你一是调皮的/被桑葚染过牙齿」「晚霞落尽的暮霭中/你扛着一支竹竿回家」现在,「你把诗写在远远的诗乡/山作笔/水是墨/茄叶铺在大地上…」而晚年是「年迈的老母擦着喜悦的泪/听你把儿时的童谣/在异乡/唱得豪迈又嘹亮」[21]这首诗记忆着类似公职一生的过程。卖命的为百姓呕心沥血,人民的忠仆,而私下保有诗歌的情怀,翱翔在精神的故乡。

她写家族记忆,写人物如〈大伯〉[22]:「疲惫的大伯走在田埂上/他的前面走着一群健康的羊…连同他那被蚂蚁们熟悉的咳嗽」对比出目前大伯的不健康,早先是大伯年轻时刚强把大嫂打得遍体鳞伤,然后是被凶悍大婶追打得绕池塘乱跑,「那些失去尊严的柳树和看热闹的人们/一同成为大伯辛酸的往事」最后大伯在一个平常的夜晚,被一口痰堵住了去处,「泥墙上的手印孤独地向下滑去」最后大伯一生「蜷缩的人生就像/那口喘不匀的气/苍白而打满补丁」时间点以现在忆往,主题人物以咳嗽声咳出一生起结。〈五月〉[23]这首诗是写二舅的,二舅是位草根性人物,这首诗的末段说「树下的苇草还在疯长/哭丧的大军踏过/松枝被丢在火里/五月/蚂蚁再次搬家/你长在地里/靠着孙子的灯笼/一样感受秋冬/春夏/」多少人物像二舅一样,在命运被默许在暗地里死亡消翳,端赖子孙们的追忆做长辈们永世不息的灯火,照亮了他们的季节。其实作者还有一部分写悼亡的主题记忆,包括〈高空颠颇〉[24]写自我追悼:「每一次/都抓紧扶手闭幕祈求/用一秒的时间回忆一生」「平静之后我们踏入人流/飞机的颠簸被测底的遗忘」这样的颠簸,使得作者每一次都好像从自己的墓地旁转了一圈。与一般写作记忆不的是运用了前瞻性的时间,从未来点到现在,如这样前瞻性时间写作还有〈枯坐的螳螂〉是一个自传式的预写未来时间。悼念组诗在时间处理技巧上、主题展现上都很有特色。留待记忆主题艺术呈现时一并讨论。这里只提出,悼念组诗中〈怀念〉[25]这首诗:「你像一棵树/从森林中被砍伐/像一个树影/被黄昏的落日抹去/你像一生雷响雷/轰鸣之后化成了一场雨/像一片云彩/有一天突然化为乌有/你变成了一个墓碑/一张照片/变成了书的某一页/被永久的翻过去」。而他写事物如〈关于往事〉[26]:「往事就像与你擦肩而过的冷漠/被一遍遍过滤咀嚼」往事是属于人生滋味的反复品尝。「往事里有许多需要小心翼翼的细节/被我的幼稚折腾得痛哭流涕」往事里的点点滴滴是情性的泪水蓄积与激荡。「那时还有些黑白照片/纪录下往事傻傻的表情」黑白照片是过往时间单纯年代单纯心情的色彩。「那条马路有许多新鲜美好的树叶/连同我小小的荒唐/长大了与风韵连在一起走向虚伪/惹得小姑娘们羡慕不已……」从新鲜美好到荒唐到虚伪到惹人羡慕,写往事关于成长事件是有发展性的。「家乡的草原开满花/往事里有许多太真的话」家乡开满花是丰硕的土地丰收,把美好的记忆丰土扩大。往事里有许多太真的话是把握记忆情感的核心点和方向感。

关于景物部分的记忆,就以大自然,与〈桥〉为例:他写〈公馆桥〉[27]「你是世界上最长的桥/这头看不到那头/中间看不到两头」写空间的距离,「一千多年来/糯米与石灰的灵魂/紧紧交织在一起/成就了千万种情谊」千年是时间里物质与精神层面记忆的连结,情谊的延伸。她写〈清溪仙子〉鲤鱼的故事,她说「当你命中注定地跃上船头/你的美丽惊艳四方/你听到了来自水下的欢呼/没来得及鼓掌的小虾/只能弓着背分享鸳鸯的喜悦。」她的自然记忆充满了生动与亲切,例如〈迟到的约会〉写双和洞三王洞:「每一颗低垂的钟乳石/都被敲掉了最美的头颅/站在支离破碎的翅膀前/我泪水滂沱失声痛哭」

三、记忆主题艺术呈现

(一)意象的使用

作者使用的意象当中,睫毛是她比较特殊的意象,对失眠意象也是他较常写的意象。失眠其实就是要抓住记忆,不肯阖眼,一刻也不能遗忘。

睫毛常用于思念故乡或借以望远,或近乡情怯〈被流言击倒〉[28]:「院子里开合的睫毛/在阴冷屋中掀起幸灾乐祸的波浪/浪起及位风骚的女子/在抛夫别子的围攻中将沉重的理由/砸在我归乡的脚上/」睫毛代替眼睛,来看事是事物物,开开合合,既有风的吹动,也有主观的与取舍的视角在内。而且睫毛的眨动也有思维节奏在其中。她告诉太阳说:「抓一把故乡的雪/告别爹娘/剩下的你都可以融化都可以埋葬/我已躺在鹿儿的腹中/远离倾轧/继续流浪/…」关于故乡的接近与远离,雪的记忆与恳求不同于泥土,是洁白的崭新的创造,不容有杂质的,也饱含岁月风霜的冰冷的意象。同时雪不是底层,因此它仍是暂时而富于变化的。

〈绥阳印象〉[29]描写失眠说〈遇到你之前/失眠只是一张烦躁的纸/可以翻过去可以揉一揉扔掉/现在无眠的夜里/每一分钟我都在给鞋加装火药/希望在崩溃之前能有力量/把自己发射到你的身边/」绥阳无疑是失眠的解药,相较之下,失眠 还不算严重,但这回有了生命的山水可以托付,反而是加速度奔向,弄不清山水是失眠原因,还是城市生活解药。

前瞻性时间运用

(二)时间的变化

在〈悼念组诗〉[30]中,一、〈天堂〉的时间运用,是变化交替的,而非线性的时间,线性的时间一去不返,变化的时间是可出入往复的。诗说:「昨天你突然走进了一条隧道/灯光刺痛了你的眼」隧道是生死交替的时间、「梦境里满地的荷花盛开」梦境荷花是季节的时间也是幻觉的时间,「满头的白发不用再染了」是半生的时间,「隧道的另一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百花盛开在天堂/……在下一次乡/把一个渔民的梦想/永久的晒晾」天堂是永恒的时间,下乡是几年的时间,接下来的二段的时间都以一小时为单位,中间拉出四十七年前的长线条回到从前,浓缩几个场景,显现时间里的用途和性质:

第二段〈一个小时〉

「一个小时的路程/从生走到了死/……从母亲的指尖走到了上帝的面前」

接下来段开始都是一个小时的时间「一个小时的飞翔/与空气搏斗/」「一个小时的回忆/把脚印叠在一起」「一个小时/荣誉的铠甲卸下了」,这段飞翔与脚印卸下分别是上天下地与离开的时间,以关键时间点说明一生变化,再接回四十七年前。接下来一段,时间锣鼓紧密地响起,没有隙缝:「一个小时的时间/一顿饭的时间/一局球的时间/一场战争的时间/渡过生之河的时间」这里「一顿饭」是基本生活时间,一局球是竞赛时间,一场战争决定更大范围影响力的存亡时间,渡过生死之河是生命时间。

接下来以心脏为主角,定位时间,让时间像一口跳动的钟挂在身上,计算着生理里程碑。

第三段〈心脏〉「你一定从不休息/像那些不知疲倦的星星/最后你只有选择停止/把时间固定在时间上/」其实作者的写法,是把时间集中在心脏跳动来写时间的进行式。「你的静默引来了鲜花/你试图重新跑动/谁知你的墓碑/已经插到了自己的心上」不知疲倦,选择停止,把它固定,到墓碑插到心脏的时间,时间一次又一次的被压缩起来,从动到静,「星星」代表夜晚犹不眠不息的时间,墓碑插到「心」上,「星」与「心」音韵又类似,唸起来有加强印象的提示作用。

第四段〈阴阳之门〉

「一扇门/一道雨窗/一张白纸/一层青草上的白霜/」无论是雨窗、白纸、白霜,都是虚幻飘忽,清冷的时间。

「你的手机突然成了永远的盲音/你的号码飘在空中/」

用手机的盲音代表声时间的休止符。飘在空中的号码是无人接听的号码,代表无人回应的时间。

第五段,〈怀念〉,是从有到无的时间:

五、〈怀念〉「你像一棵树/从森林中被砍伐/像一个树影/被黄昏的落日抹去/你像一声响雷/轰鸣之后化成了一场雨/像一片云彩/某一天突然化为乌有/你变成了一个墓碑/一张照片/变成了一本书的某一页/被永久的翻过去」

树被伐,影被抹,雷化雨,云化无,这些都是从有到无的时间。墓碑照片,都是死亡时间降临的图腾,书页翻过,代表着永恒与不朽的考验时间。

(三)对话的展开

〈枯坐的螳螂〉[31] 这一篇不仅处理了记忆的细节,并且展开螳螂与我的对话,绿色环绕的邮箱,以色彩联结绿色大地自然,也展开了我与世界的对话。

「枯坐的螳螂摆出年老的姿态/绿色的血汁依然剔透明亮/无数能忆起的细节/都像面对的这架鱼骨一般的闪闪发光/打开邮箱/几十年的邮物堆满心仓/一位奄奄一息的情人/已没有力气将门叩响」

由绿色螳螂联想起绿色邮箱,邮箱的情书是情人的回忆,想见年少的时闪闪发光剔透明亮。与褐色的螳螂对话的则是中年的我:「如今的螳螂一如我枯草一般的头发/细瘦的腿一点一点的萎缩/褐色的季节爬上它绿色的眼睛/老去亲爱的螳螂/我的心皱纹密布/我们是否可以结手/共度一段美好时光」褐色的季节爬上它绿色的眼睛,是交替的季节,对作者来说是中年,作者描写自己的掌是一片风化的叶子,脚如树根老化藤腐朽,歌声断断续续。但诗的最后一段说「螳螂螳螂/趁着还有一点力气请手握画笔/爬进我绿色环绕的邮箱/」不但是对螳螂的呼唤也是对自我的期勉。绿色环绕的邮箱是创作的苍翠园地。「我立在白发苍苍的街头/向光暸望」作者1986写诗,这首写于1996作者还年轻,应是以前瞻性的时间点回顾现在或过去,白发苍苍的街头,不仅我老了,街也是老街了,但是手画笔仍可以是彩色的。远景仍是足以向光瞭望的。在人与物对话的过程中,显现了对话细节的展开。

(四)情意的传达

所有的作品艺术技巧,最重要的是传情达意。在此略述正面情感、生命关怀,负面情感的记忆。或着写等待之情如〈过年〉诗。

在生命关怀主题上,〈皇仔〉[32]:你是一朵洁白的莲花/晶莹地绽放在我的血泊里/那夜所有的光芒都因你的降生/而黯然失色」「母亲是一头愚蠢的花鹿/给我一整条河流吧 上帝/我渴极了」形容母亲的心情,「你黑黑的眼睛和精致的小手/是这黑夜里做别的灯盏/」丰子恺有篇散文〈阿难〉写一生只弹跳了一下的儿子,可相互参照心情,与情感表达。〈高空颠簸〉则是以压缩时间检视一生「每一次/都抓紧扶手闭目祈求/用一秒的时间回忆一生/」它超越的半空中感谢要感谢的人,原谅要原谅的人,请求上帝宽恕,等待判决,它觉得高空颠颇都像在墓地转了一圈,面对死亡,才会真正面对生命关怀生命,包括自己。在〈绝望〉[33]诗中则说:「在绝望的田里/撒一些温柔的种子/把这漆黑的暗夜/永远剥离」它以亲情以向日葵以生命换一袭华歌,这些都是她的方式。她的悼念诗如前所述,怀念,写对生命逝去的悼念珍惜。〈沙克〉[34]诗写生命的执着:「渡过一条河需要多久/你的亡妻一定在天堂辛勤地梳头/我们不知如何面对你的下一次微笑/你的执着/会让名利汗颜/」

对负面记忆情感的表达,如〈南方植物〉:「厌倦是这个都市/最大最平凡的标签」〈背叛之旅〉[35]「云朵在大片迁徙/以一种不被察觉的方式/与天空背离/棉絮一般的往事/横亘在背叛之旅途上」「在大片种植的兰花之后/忧郁地预测世态炎凉」

〈虚设的Friday〉[36] 「Friday对你我是虚设的像一片不真实的叶子难以触摸」

〈草藤上的二舅〉[37]你的眉清目秀是一支长笛/在大片的芦苇中鹤立鸡群……把你的藤/架在舅妈的窗下/让活着的思念/在月光中抵达」用声音传远写情感超越,用藤蔓写情长。

〈遥想青海〉[38]写她对青海的记忆「那些小树变成了丛林/大树变成了历史/我/变成了一头失恋的狮子」写等待的心情,如〈过年〉[39]「河蚌等不到珍珠的回眸/琥珀记录着美丽的心生/夜不能寐不能改变什么/2012年的第一个月/像一只洋葱/每剥一片/都可能泪流不止/」

四、结 语

本文透过记忆文学角度来看梅尔《海绵的重量》,先概述记忆文学基本概念,再析分记忆主题书写,再论艺术呈现。

文学是人类精神活动中记忆特殊形式,记忆有不同类型、有主题与经典内容,但都要透过语言工具,记忆的性质情绪等,转变成文学过程都不同。

次论文学创作与个人记忆:个人记忆如何累绩成集体时代或民族记忆。

民族记忆具有经验成分,又有历史深度。常以不自觉方式影响作家艺术思维和审美概念。各民族各时期会有不同的集体记忆,写作角度与诠释角度都值得探讨。

作者以这本诗集试图唤醒生命记忆,找到每一段记忆发光的位置。

记忆主题类型书写

生活记忆,日常生活与记忆紧密相连,是研究诗歌人文的重要窗口。

《海绵的记忆》里有两种重要生活记忆:一面是都市谋生创业记忆;另一面是面临山水田园的恬静记忆。她除了常写的城乡记忆、成长记忆、特殊生活记忆,如痛苦的记忆之外; 诗中常出现的山水、失眠,便是现场的直击者。语言的震撼,也是生活中记忆较特殊的部分

时空记忆

在〈另一幅画〉她形象的表现了时间的画布,梅尔写「空间记忆」中,有土地之恋、有对熔岩深情地互动、有以南方的植被如柿子自况,感受置身不同时空中对土地感受。有时土地系联这空间人物,有时系联大地上生长中植物景物,有时系联语言或人物。

对土地之爱,除了故乡,她也写他乡,则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写,〈小村和卖叫驴的男人〉:她用这座小城人物呼唤出夜来宁寂之眼,窥视大都市风貌。而她写山水的记忆,则是用梦境、天堂的入口、洞口伤口,或是站在故乡的睫毛上方式。一种是钻天入地深入其中,一种是立于瞭望眼上。这两种视角不同,产生主观客观、融入走出两种效果。

她也曾以南方之柿自喻,怀念南方,写江南种种历史回忆。站在故乡睫毛上,视线所及是地理的也是历史的。

她在写集体记忆的部分,有历史的记忆,写出了文革世代集体记忆,脚色在历史和现实社会错位碰撞,困惑,重建。反映在诗意中等待厘清与追寻。许多事物和现实间的距离,成为变形的记忆,承担着历史带来的扭曲,等待寻回真实的影像。

除了历史记忆之外,「梦」也是重要的集体记忆,她在〈咆啸的城堡〉写出梦的集体记忆。此外对人事物她也都有深刻的着墨。她写人物包括:家族记忆,大伯二舅。也写自己,写自我追悼:与一般写作记忆不的是运用了前瞻性的时间,从未来点到现在,如这样前瞻性时间写作还有〈枯坐的螳螂〉是一个自传式的预写未来时间。悼念组诗在时间处理技巧上、主题展现上都很有特色。而他写事物如〈关于往事〉她写往事关于成长事件是有发展性的。写家乡则把握了真情。

关于景物部分的记忆,就以大自然她的自然记忆充满了生动与亲切和现场感,例如〈迟到的约会〉写双和洞三王洞:「每一颗低垂的钟乳石/都被敲掉了最美的头颅/站在支离破碎的翅膀前/我泪水滂沱失声痛哭」。

记忆主题艺术呈现

(一)意象的使用

作者使用的意象当中,睫毛是她比较特殊的意象,对失眠意象也是他较常写的意象。失眠其实就是要抓住记忆,不肯阖眼,一刻也不能遗忘。

睫毛常用于思念故乡或借以望远,或近乡情怯如〈被流言击倒〉,失眠见 〈绥阳印象〉,弄不清这山水是失眠的原因,还是城市生活的解药。

前瞻性时间运用

(二)时间的变化

在〈悼念组诗〉中时间运用,是变化交替的,而非线性的时间,线性的时间一去不返,变化的时间是可出入往复的。

(三)对话的展开

〈枯坐的螳螂〉这一篇不仅处理了记忆的细节,并且展开螳螂与我的对话,绿色环绕的邮箱,以色彩联结绿色大地自然,也展开了我与世界的对话。



上一篇:贵阳老人组“流浪狗要饭团“ 讨来的钱自己生活、养狗
下一篇:南京新华篮球比赛收官之战 问鼎冠军宝座我们共同见证

最新评论

网站地图|张家港青年网

GMT+8, 2024-6-1 19:48 , Processed in 0.011304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