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青年网

搜索
查看: 66|回复: 2

中考数学拿高分,什么能力最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8 18: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新手注册

x
初中孩子学数学,哪一方面能力最重要呢?
  答案是分析与计算能力,而计算能力又是重中之重!
 计算的重要性
  从学生面临的客观因素讲:初一阶段刚开学就会学到有理数,绝对值,倒数,相反数,一元一次方程,单项式和多项式等基本的计算问题,每一个知识点都脱离不了计算的考察。整式,方程,不等式等后续重要知识点都基于有理数的计算。后续的分式计算更凸显了孩子的计算问题。
 学生遇到的计算问题
  一、计算思路误区很多孩子遇到计算题,遇到多符号的混合运算,往往如同站在了多叉路口,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搞清楚了运算顺序,却忽略了乘法分配律或其他运算律,从头死算到结尾。我每次给初一的孩子上课时,遇到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讲明白计算的三大原则,“从高到低,从左到右,括号从内到外”;再给孩子一个口诀,叫“五凑一拆”,具体讲“五凑”指的是“凑整、凑零、凑分母、凑倒数、凑符号”,“一拆”指的是“拆带分数”。
  把握这几个基本的计算方法,再针对性的进行强化练习时,孩子不再是盲目的计算训练,而是再训练方法。这个很重要!因为孩子是有目的,而不是在盲无目的的刷题的感觉。
  二、计算技巧的缺失计算题目有一些常用的高端方法,能够简化计算的过程,并且提高计算的精准度。
  例如计算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上,死记结果公式是没有意义的。一旦提醒变换,不再单纯是等比数列,孩子可能就会丢分。但孩子如果理解深层次推导方法是错位相减,并加以灵活运算,或许思路就通了。对于中考要冲刺满分的学员,这一部分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三、解题步骤不规范
  以孩子初一面临最常见的考试题型:解方程为例进行分析,解方程分五步: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一 。每一步都有15%-25%的失误可能性。
为何会频繁出现问题
  一、从客观因素分析,中学负号的加入,深化了加减混合运算,高等计算符号比如绝对值和乘方等符号的加入,要求孩子对计算逻辑有更深的理解和运用。计算的严谨性和技巧性也是孩子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从主观上分析,孩子从小学带上来的坏习惯也很多:
  只注意结果不写过程,所谓的虎头蛇尾;
  字迹潦草,-1看起来像7;
  做完作业一问,自己都支支吾吾看不清楚写的什么;
  等号不对应写,写着往右歪,空白都没了,就想着跳步赶紧给出答案;
  辅助线不用铅笔,签字笔画错了用涂改带一抹,结果图看不清了要求换试卷,怎么可能呢?
  自己的图都看不到了还如何做题呢!
  不复习,不预习,概念理解不牢,边做题看看书,甚至不理解定理如何推导的,只想着如何用定理解决问题,一旦题型变化,死题变活题,孩子就懵了;
  不总结错题,错了再改,改了再错。
  父母常说孩子不长记性,如何避免同一个错误犯两次才是孩子进步的起点之一。否则每次花1-2小时参加考试的目的就达不到查缺补漏的意义,刷题100道可能就为了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3-4道而已。孩子的这些问题往往自己意识不到,觉得计算问题了解就过去了,即使错误了对于成绩影响也不大。但拖到初二他们会发现自己再想发力会力不从心,因为问题积累的太多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初一“不分上下”的时候,孩子们有一种温水煮青蛙的感觉,坏习惯保留了一年,心里总想着等考试我再写的具体工整一点。等到了初二“两极分化”的时候,想要短时间内修正固有的习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发表于 2017-8-8 18: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到大就数学学好的…数学最主要是理解概念,多动脑子,前后贯穿…高一遇到一傻X老师,害我一年数学没上过50,后来自己看参考书,自己想,一个学期后没低于过120
发表于 2018-7-24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手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张家港青年网

GMT+8, 2024-6-17 07:22 , Processed in 0.03624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