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青年网

搜索
查看: 299|回复: 1

仙五剧情全解读:云山几渡有真意,柔情一共流觞曲(三)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23 14: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新手注册

x
三、仙五的主题解析

    三个故事的分析其实已经涉及到了对仙五主题的解读。这里将仙五主题另外开辟出一章节进行分析,只是为了从主线的角度将问题梳理得更清楚。

1、主线脉络:情感与族别

    仙五整个故事的脉络其实是很清晰的。身世之疑——探寻身世——确认身世——回归蜀山,姜云凡的身世构成了故事的主线。围绕着这个主线,蜀山七圣、四大家、魔族等纷纷登场。在亲情、爱情、友情的铺展中,人、魔二族的关系纷争同时也被织入。情与族,这二者构成了贯穿仙五整个故事的两个支撑主体

    族群的敌对导致姜云凡不得不为自己的出身正名。然而,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姜云凡出身何族,而在于族群对立本身就是无意义的。因此,尽管姜云凡的身世最终被确认了,但是姜云凡同时也确认了一个能够超越于族群对立,甚至消除族群对立的东西——亲情。姜云凡的救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他不认同那种族群对立、族群歧视的观点,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相信情感(亲情)的力量,相信情感能够消除人魔二界的对立。他希望自己对父亲的感情能够消除父亲对人族的敌视。而这些也是四位主角共同的认知。因此,在青木幻域时,他们都说出了类似的看法。雨柔说:“我小的时候,经常问爹,娘亲是什么样子。爹总是说,娘亲就是娘亲,是他的妻子……这世上最美好的女子。” 云凡则说:“魔族,魔教什么的,我倒是不在乎。可是我爹,真的是个大坏蛋吗?”





    显然,在雨柔和云凡的认知里,族群身份并不重要。而对于云凡来说,最大的困惑只在于他父亲是什么样的人。即便父亲真是坏人,他也相信父子情感的力量能将父亲唤醒。因此,他才说“ 要是他真是什么大魔头大坏蛋,要真能见到他……我就把他揍一段,让他清醒清醒。”这话和他同冰麟说的那句“要是我的朋友很长时间不见就不认得我了,我一定揍他一顿,可是揍完了大家不还是朋友”何其相似。在此,情感显然已经是涵盖了亲情、友情、爱情等层面(其实仙五里的情很多,一贫云凡、草谷雨柔的师徒情也是很动人的)。并不是通常所认为的仙五只有亲情而少其他感情。




    当然,如果只有姜云凡四人不认同人族与魔族的敌视,那显然是无法形成仙五整体上的表意指向。在此,蜀山派和皇甫卓等相关世家所代表的人界的立场就显得很重要了。除了上官家族,蜀山派和皇甫卓等显然也并不认同于人、魔对立的观点。对出身魔族的姜云凡,蜀山和皇甫家族并没有表现出歧视。反而将姜云凡收入蜀山门下。在蜀山七圣那里,姜云凡只是他们关心的弟子。在欧阳世家那里,姜云凡是他们的亲人。皇甫卓的立场更是从林未央那件事便可看出。人族和魔族的偏见,在这些更为真切更为本质的情感关系面前早已变得毫无意义。显然,情感在此已不再只是简单的亲密关系,它更是承载了消除六界族群敌对的意义。当然,大家对情感的这种认同也不是建立在简单的血缘或亲密关系的基础上的,而是以对魔族本身非常智性的认知为前提。在蜀山玉书的藏书阁中,雨柔和玉书的一番见解就非常具有代表性。雨柔对云凡提到“至于这个净天教……本来是收留无家可归的魔族的地方呢”。玉书同样也对龙幽提到“人类看异族,多少从心底就存了几分偏见。这个‘据说’可不见得经得起推敲”




    可见,雨柔和玉书对魔族的态度并不是否定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蜀山七圣并不阻止云凡去救他的父亲。蜀山所传承的女娲的悲悯情怀一直存在着。而姜世离最初带领手下与人族争斗的目的,主要也只是为了使这个族群能够在人界获得身份认同。只不过因为枯木的鼓动,才渐渐背离了最初建教的宗旨。二十年前的那场大战,枯木才是真正的敌人。姜世离也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牺牲品。

    至此,各方对人族与魔族的关系态度已经很明确了。这些都无需用语言来直白地告诉大家,故事本身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与此同时,四位主角分属的人、魔二族身份则没有影响他们的友情与爱情的发展。对四主角彼此间的异族身份和亲密关系设置,也同样颇具深意。具体说,就是为仙五确立了六界平等共存的观点和主基调(虽然在仙五中只是人界和魔界)。

2、命运与成长

    一个少年的身世引发了人魔二界的波澜再生。这对于姜云凡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从一个本来无忧无虑的小山贼到深受身世困扰的魔教少主,姜云凡越来越体会到命运的多舛,以及他必须为此肩负消除人、魔二界对立的责任。因此,姜云凡的成长历程也就成为故事发展的逻辑线索。

    在游戏刚开始的前一阶段,姜云凡总是表现出洒脱、不羁的一面。他那双手抱胸的姿势就很有代表性。他可以很快意地批评有权有势者狗眼看人低,可以和采薇、小蛮等人说说笑笑。在雨柔面前,虽然他有一种身为小山贼的自卑心态,但是依然不改他阳光、开朗、自信的一面。只是在偶尔提到他的母亲时,才会对天叹息。这里一个很有意味的情节是,云凡到酒店为父亲买酒祝寿,此时卖酒的那位书生正在读《论语》里的一个句子 “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原文完整的是: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大意是这里有一块美玉,它正等着识货的人呢。这种设置同样巧妙,这里的美玉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指的是云凡。是借他人的话点明云凡的心声。一块璞玉,尚待被发掘被认可呢。同时此句还有另一层意思。因为云凡要买的酒都被雨柔父亲给订了,因此无法实现自己的心愿,也就暗中影射了云凡在雨柔面前所面临的阻力。身份、身世,的确构成了他的障碍。因此,叹无人可识美玉也就是对自身所面临的不公正遭际的困惑和不平了。但此刻的云凡还是比较乐观的。

    可是随着身世谜底的慢慢揭开,姜云凡显然变得越来越沉重,仰天叹息的次数也逐渐多了起来。命运催逼着这个少年去背负更多的东西。身世的困扰同时也使他一直不敢表露对雨柔的情感。每次对雨柔称呼的迟疑,欲言又止的那种感觉,表面上是少年的羞涩,深层原因则是身世的障碍。但是姜云凡并不因为自己的身世而消沉,他身上有一种积极的力量。他并不认为是人是魔有多重要,他要做的就是改变这种敌视状态。

    因此,在游戏到了中间阶段,以回魂仙梦为契机,姜云凡开始由被动接受身世转向主动行动扭转处境。他的行动主要表现在两件事上:一是在回魂仙梦中救父亲。不过失败了。二是催动三神器的力量救父亲。对于姜云凡救父的逻辑合理性,游戏中其实已经多次给予了铺垫。且不说云凡自小失去父亲,而母亲总是在他面前提到他父亲,这必然会在云凡心中留下对父亲的留念。但说母亲在谈到父亲时,说到姜世离的无奈和为众人的付出(“那么多人一心一意相信他,追随他,他总归不能不管”),以及雨柔说到净天教本来是个收留无家可归的魔族的地方,这些就足以使云凡认定父亲绝对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反而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因此,云凡相信如果救出了姜世离,用父子亲情是可以纠正父亲的错误想法的(“把他揍一顿,让他清醒清醒”)。



    姜云凡希望的是问题得到两全的解决,既救出父亲,同时又能说服父亲不与人界对立。但事实证明云凡想得简单了。被枯木鼓动和被人界围攻后的姜世离已经迷失了方向。人、魔二界的纷争远比姜云凡想得要复杂。而且姜云凡也不会如青石那样能够洞悉这场人、魔对立背后的阴谋,没有意识到枯木的存在。因此,云凡的救父并没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事情的恶化。这里,姜云凡不是一开始就显得十分高大而洞悉世事的完美少年。创作者无意去神化姜云凡,反而是有意要将姜云凡作为一名年仅十九岁且初涉世事的不成熟的少年形象表现出来。让姜云凡去遭遇挫折和承受痛苦。唯有这样,姜云凡才会真正成长。也就是说,仙五塑造的是一个成长中的少年。这种形象才是真实可信的。这是姜云凡成长的第二阶段。

    到了第三阶段,也就是雨柔牺牲,姜世离破玉而出后。事态完全是沿着与姜云凡所预料的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此时,姜云凡明白了。所以开始了他成长的救赎之旅。姜云凡尽管有不成熟的一面,但是这个少年的性情中同时也具有敢于承担责任,愿意牺牲自己的美好品质。因此,尽管痛失至爱,尽管父亲的行为让他深受打击,但他决定力挽天倾。蜀山七圣对这场人魔纷争的讨论也使他看清了事情的本来面目。这时,姜云凡才开始成长起来。而将结局设计为姜云凡守卫三皇台,这其实是为姜云凡的最终成长做出了最好的注解。一个成长中的少年,为了自己的错误必然要付出代价,而这种代价是超出常人所承受的。在他愿意承担这种责任的同时,他也就成长了。仙剑五的画面就定格于姜云凡的最终成长。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5: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3、心愿

    但是,尽管姜云凡以亲情改变人魔二界对立的愿望落空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情感的否定。情感在仙五中一直是一种最重要的力量。姜云凡救父劝父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情感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他没有预料到整个事件背后存在着阴谋和黑手。而在最后的大战中,为了救云凡,姜世离牺牲了自己,同时也最终打败了敌人。人、魔二界开始走向和平共处。情感在此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再次明确了情感作为超越了族群界限的力量的价值性,它同时是可以消除族群敌视的。

    理解了这一层意思,也就能明白云凡和雨柔的爱情背后所背负的人、魔关系的深意。也就是说,仙五的情感,只有放在人、魔二界关系的高度才能挖掘出其真正价值。也正是因此,仙五围绕着雨柔和云凡所搭建的情感世界也就不只是说说爱情那么简单了,它不是现在众多作品中的那种煽情,而是具有更为悲剧性的力量。因此,在结局中雨柔和云凡超越生死的不离不弃(雨柔的那声“云凡”)和云凡守着蜀山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情节(为了人界和魔界的共处)编织在一起,就是将情感和六界理念融为一体的最终点睛之笔。


    以此解读雨柔牺牲的情节,也就能够解读出其中的深意。表面上雨柔是为爱人而牺牲,目的是救云凡的父亲。但实际上由于仙五的感情始终交织着二界的平等共处问题,因此这种牺牲就是直击仙五主题核心了。或者说,雨柔在二十年前血玉救活她,重新赋予她生命的那一刻起,实际上就传承了女娲的精神。这与她是否为女娲后人无关。创作者对雨柔的血玉同体存在的设计,正是有此深意。结局处雨柔灵魂存在于血玉之中,也是直指这一层深意。而且雨柔自身也的确对人魔二界有着清醒的认识,这从她在藏书阁中的那番见解中是可以解读出来的。而且雨柔在青木居中曾经和云凡说过树木亦有生命灵气,故而不可损伤的观点,更是明确了世界万物无论是何族群,都是平等的。在此,血玉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负载着平复各界纷争的使命。以此来看仙五的LOGO,雨柔与血玉,其精神内涵已经非常明确了。雨柔的心愿,众人的心愿,情感、各界的和平共处。而也只有读懂了雨柔和云凡爱情背后的深意,我们也才会感受到这份情感的力量。就我个人来说,的确是深受感动了。

    当然,心愿的本意是因为事有未成,故而难免遗憾,所以也才要有心愿。心愿,在此是一种期待,一种希望。因此,心愿代表的是一种坚定、乐观与积极的情绪。虽然结局之时,人魔二界不再对立。但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是封印神魔之井,将人族与魔族隔离开来。也就是说,只要神魔之井一旦被打开,那么人魔二界的斗争也许也就还将继续。外在的力量终究无法解决各界争斗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在于每个人心中存在着美好的心愿。但同时也要相信这种美好愿望一定会实现,正如青木幻域的那个美好时刻。仙五的心愿主题,就是在这两个层面上获得了诠释。当海棠对姜云凡说:“那块女娲血玉碎片,并未失去灵气,或许是有个很温暖的灵魂在里面吧”


    这里,温暖并不是狭义的属于人的气息的温度。温暖的灵魂,指的是温暖人心、消解敌对的力量。当神农鼎上出现了“神器齐具,再续前缘;命非天定,毋可妄言”的时候,已经暗示了命运是可以由自身来书写的。这种积极的力量也就构成了心愿的核心价值。所以仙五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一切都还有希望,并且要坚信这份希望。



       另外补充一点,云凡和一只枭守着三皇台的那个场景,其中的意味也是深长的。枭本来是跟随着云凡的父亲的,所以一人一枭一血玉碎片,并上三皇台,将亲情、爱情、责任都体现出来了。一个镜头,镜语内容丰富。这就是简约之美~

最后放一张游戏结局的定格画面,意味深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手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张家港青年网

GMT+8, 2024-6-14 06:47 , Processed in 0.014533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