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青年网

搜索

常阴沙地区的历史和崇明之间的联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明方言属吴语。由于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崇明方言比较不易受外部方言影响,因而是吴语北部边界地区比较稳定、比较古老的、很有特点的一种方言。它与上海市及其他郊县的方言有较大区别,而和启东、海门话基本相同。崇明方言和上海话比较,主要是保留较多的古浊塞擦音。例如:陈≠神,除≠时,住≠自等;上海话则陈=神,除=时,住=自。还有,崇明方言保留一些古匣喻两母的区别,例如:河≠湖,上海话则河=湖。在声调上,崇明方言保留古音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8个调类,上海话则只有5个调类。崇明方言的内部差别不大。城桥镇、堡镇镇的读音,可以代表崇明西部至东北部绝大部分地区的方言。但语音上存在一些细微差别。主要是五 往东至陈家镇以南的东南沿海一带,对古“东冬唐江”韵有读音相混的现象,例如“长工=长江,唐山=铜山”;有些合口韵字,常有读成h、f不分的情况,例如“小伙子=小夫子,头爿昏(头晕)=头爿分”。与此相应,五以东地区,我、你、他这类人称代词,在老年人口中,还有“尚〔za~〕(我)、尚里(我们)、实你〔z??n〕(你)、甚(“实你”的合音)”的说法。这种“昏、分”同音及“甚、尚的说法,与川沙、浦东、宝山、松江等处方言,有相似之处。
发表于 1970-1-1 08: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50岁以上必备!可远近两用,智能变焦的老花镜                                                                                                                                                                    2018-07-12 03:01                         广告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崇明话方位表达词
http://wenku.baidu.com/view/567d53c59ec3d5bbfd0a7479.html
发表于 2014-4-22 12: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厉害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2: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另补充张虞澄大姓   钱姓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兴缪氏宗谱》与缪昌期出生地考
http://www.10000xing.cn/x172/2012/0928141934.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姓   
江阴、张家港两市许姓,虽然分布广泛,追根溯源,主要有“东门”、“斜桥”两支,皆源自河南中州。张家港“斜桥”一支,尊崇德殿讲书许政德(殿讲公)为始迁祖。江阴“东门”一支,尊太医院细八承事许堂(判堂公、太医公)为一世祖。据家谱记载,许政德、许堂都是由南宋建炎年间自河南中州,随宋高宗赵构皇帝户跸南渡,一居江阴东门,一居杨舍斜桥,耕读传家,诗礼传业,至今已传三十余代,历九百年。许政德、许堂卜居江阴后(杨舍斜桥在1962年沙洲县未成立前,一直属于江阴),子孙繁衍,人才兴旺,分布四方,除遍及江阴、张家港各地外,还迁移到上海、浙江和江苏苏州、无锡、常州、常熟等地。旧时,“斜桥”、“ 东门”两支续修家谱,本想统宗合一,但出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纳为一册。有人认为,“斜桥”、“ 东门”两支同出一门,如斜桥许氏家谱《康熙癸未续修凡例》中云:“海门(斜桥之旧称)及江阴东门二家宗谱,均以殿讲公为始迁祖”, 康熙年续修的家谱《后序》中也这样认为:“旧谱有‘斜桥、东门’之分,而木本水源则一也。”但也有人认为,“斜桥”、“东门”并非同一支,如《道光丙戍重修宗谱凡例》中云:“斜桥以殿讲公为始祖,江阴东门以太医公为始祖,俱自中州南渡而来,占籍蓉江,虽分两支,而水源木本未始一,所以前明纂修有合一之议而不果其事。”至于“斜桥”、“ 东门”是非同一支,许政德、许堂到底是何关系,江阴、张家港两地致力于许氏历史渊源研究的爱好者,正在着力溯源研究。
江阴、张家港许氏,为江上望族,自宋南渡以来,以功受上方珍,赐号“金瓶许氏”。累世簪缨不绝,人才辈出,涌现出象元末江南著名诗人、所著《北郭集》收入《四库全书•集部》的许恕,明朝诗人许学夷,“沧江书舍”园主许庄,成化年间进士许芳,抗倭豪杰、《近川集》作者许蓉,清朝诗人许椿熙,民国武术师、著有《南拳入门》的许太和等许姓杰出人物。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斜桥许氏的史迁祖许政德,宋国学上舍生,历官朝奉大夫,崇德殿讲学士。他学富五车,尊奉儒家学说,在朝廷讲学侃侃而言,谈吐不凡。定居杨舍斜桥后,他看到东横河壅塞,水流不畅,影响农田排灌,就上奏朝廷建议疏浚,此议得到采纳,疏浚之后大量农田受益,提高了农业收成,杨舍人民为此很感激他。
  据斜桥《许氏支谱》记载,自许政德之后,宋、元两代斜桥许氏中举当官者为数不少,可谓簪缨不绝。其中较为著名的有:
  许政德次子许泽之,是南宋的统领将官,《许氏宗谱》称赞其“内寄阃政,外殄寇警,乃武乃文,勋业彪炳”。
  许政德的曾孙许鸣凤,任南宋浙江温州府同知,分管社会治安,在平定和招安盗寇方面政绩卓著。值得一提的是许鸣凤的妻子葛氏,在温州随丈夫平寇时殉难,朝廷下令在其家乡斜桥建造令节牌坊以示表彰。有了令节坊,后来又建造了令节庵、令节桥,并将一条通江河道命名为令节港。岁月变迁,令节坊、令节桥、令节庵均先后淹没,唯有令节港尚存,在斜桥港西巷东侧,过去是通江大河,而今已成为小河港了。
  许政德的玄孙许椿年,字延龄,工诗善文,元代担任制诰官,即专门为皇帝起草诏令的官员,后任泰兴县儒学训导。
  许氏自宋南渡以来,以功受上方珍,累世簪缨不绝,人才辈出,涌现出像“沧江书舍”园主许庄,抗倭豪杰、《近川集》作者许蓉等许姓杰出人物。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塘桥庞姓   
常熟家谱姓氏趣谈 - 农林牧渔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69758886115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2: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姓
如果说,方志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那么,这个地方的氏族源流、人口变迁应是这部百科全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一地风土民情的重要依据。晚清史学家缪荃孙主纂的《江阴续志》专设“氏族”卷,列举境内100个大姓的世系源流及重要人物,为后人了解江阴的望族名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首届修志中,一般都在“人口志”或“社会风土志”中记述姓氏和人口状况,就笔者所看到的部分县市志,大多记述过简,有的甚至不予提及,这不能不影响方志的乡土特色和存史资政功能。随着开放的扩大和社会的发展,海内外炎黄子孙越来越重视寻根问祖和姓氏资料的收集。笔者十分赞同在续修方志时加强氏族源流及其变迁资料的记述,弥补首届修志之不足,以强化方志在爱国爱乡教育和促进统一大业中的独特功能。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家谱的作用,因为家谱在姓氏源流、世系变迁、族人分布等方面内容的详尽可靠是其他任何书籍都难以匹敌的。
    以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大姓徐姓为例,据有关资料称仅江苏境内就有300万人之多,港澳台和海外也有数万人,支派世系难以计数。明清以来,徐氏更是名人辈出,如江阴有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常熟有明右副都御史、著名清官徐恪,昆山有清代徐乾学三兄弟一为状元二为探花的传世佳话。他们之间有无家族渊源关系,后人从旧志中是难以找到答案的。如果查阅《锡山徐氏宗谱》(大统谱),江南徐姓世系源流便一目了然。徐霞客先祖为千十一公,徐乾学先祖为千九公,徐恪的先祖为千十四公,其共同之祖为江南始迁祖、北宋名臣徐铉。徐铉经十一传至元代,育有17个叔伯弟兄散居江南各地,排名千一至千十七,其中千一至千五为常州、宜兴徐氏之祖,千六、千七、千八为苏州、吴江、洞庭、松江、上海之祖,千九、千十为昆山、无锡之祖,千十一至千十四为江阴、常熟、太仓之祖等等。又如,徐恪系明代成化二年(1466)进士,历官湖广左参议,河南右参政,左、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但有的古籍却称其“八都堂”,其中“八”又从何而来?查《徐谱》又可知,千十四公居渔梁,六传至徐讷,讷生八子,第八子即徐恪,是谓“渔梁八分”。今张家港市凤凰镇有八房巷,即为徐恪祖居之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新手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网站地图|张家港青年网

GMT+8, 2024-6-9 12:43 , Processed in 0.019369 second(s), 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